一、校準前準備
環(huán)境檢查
將叉車秤置于平坦、穩(wěn)固且無振動的水平地面上,確保秤體三個角平穩(wěn)著地,避免因地面不平導致稱重誤差電子秤。檢查秤體周圍無雜物干擾,傳感器部位無油污、銹蝕或機械損傷。
設備檢查
確認電池電量充足(低電壓可能導致讀數不穩(wěn)定),秤體空載時儀表顯示“0”或自動歸零電子秤。若未歸零,需按“歸零鍵”(通常標為“Zero”或“Tare”)進行調整。
工具與砝碼準備
準備符合秤量范圍的標準砝碼(如100kg、200kg、300kg等),以及螺絲刀、萬用表等工具電子秤。砝碼重量需覆蓋秤量范圍的20%至100%,以確保校準精度。
二、校準步驟
(一)零點校正
確保秤體空載,打開電源,等待儀表穩(wěn)定顯示“0”電子秤。
若未歸零,按“歸零鍵”調整電子秤。若“歸零鍵”無效,需打開秤體底部的傳感器調節(jié)螺母,用螺絲刀輕微旋轉,直至顯示屏顯示為零。
(二)線性校準
砝碼放置
將標準砝碼(如秤量范圍的20%、50%、100%)依次放置于叉車貨叉中央,確保載荷均勻分布電子秤。
數據記錄與調整
記錄儀表顯示的重量值,并與砝碼實際重量對比電子秤。若存在偏差,通過儀表上的校正鍵輸入校正碼,或調整傳感器調節(jié)螺母,直至顯示值與砝碼實際重量一致。
重復操作
依次使用不同重量的砝碼重復上述步驟,覆蓋秤量范圍的20%至100%,確保全程線性精度電子秤。
(三)角差校準
四角測試
選擇秤量范圍的30%砝碼,將砝碼依次放置于叉車秤的四個角(傳感器位置),分別記錄顯示值電子秤。
誤差分析
對比四個角的顯示值,若存在誤差,需調整對應傳感器的調節(jié)螺母,直至四角顯示值一致電子秤。
(四)打印功能校準
打印測試
在校準完成后,進行一次稱重操作,并觸發(fā)打印功能電子秤。
數據核對
檢查打印結果與儀表顯示值是否一致,確保打印功能正常電子秤。
三、高級校準方法(適用于支持內置軟件的秤體)
軟件校準
通過儀表菜單進入校準模式,按照軟件提示輸入標準砝碼重量,系統(tǒng)自動計算并調整校準參數電子秤。
模擬校準
輸入理論參數(需參考供應商提供的參數表),通過模擬信號驗證校準結果電子秤。
四、校準后檢查
重復性測試
使用最大秤量的砝碼重復稱重5次,記錄每次顯示值,確保重復性誤差在允許范圍內電子秤。
功能驗證
檢查儀表的置零、去皮、累計等功能是否正常,打印功能是否清晰、準確電子秤。
安全檢查
確認秤體無松動、傳感器連接牢固,線路無老化或短路現象電子秤。